Search


從這次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烏龍事件,可以發現一件事,他們的司儀事前並不知道得獎者是誰。
  • Share this:


從這次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烏龍事件,可以發現一件事,他們的司儀事前並不知道得獎者是誰。

在我自己的經驗裡,很久以前製作單位會先問我需不需要提早十分鐘知道名單?一方面,我想為自己保留一點驚喜;二方面,每年都實在有太多人傳訊息來問誰得獎了,所以在衡量自己不至於措手不及的情況下,我都會拒絕。

也就是說,頒獎前,我是跟電視機前的大家一樣,拿著每位入圍者的背景介紹,屏氣凝神的等頒獎人宣布獎項誰屬。一宣布得獎者,我再立刻找到得獎者的背景介紹並唸出來。

這個時候,必須一面唸稿,一面偷看監視器,確認得獎者座位與舞台之間的距離以及得獎者上台的速度,再回頭一面唸稿,一面分神看文稿後段有哪些適合作為結尾的段落,判斷要在何處做結尾,才能大致在得獎者抵達頒獎台時結束。

因為如此複雜,所以我都會要求前一天彩排時就要拿到所有入圍者的背景介紹,這樣子,若文稿太多,我可以預先刪減、分段;若文稿太少,也還有時間要求製作單位加長。

但有些典禮的主辦單位會堅持要自己寫背景介紹,規定一個字都不能改,而且要頒獎前十分鐘才能給,還只給得獎者的。
如果背景介紹的文稿寫得適當,這樣做對我來說其實是最輕鬆的,麻煩的就是通常內容都寫得亂七八糟,不是太長太短,就是語氣不統一,有的像得獎者的經歷紀錄,有的寫成評審的心情日記。
因為只有十分鐘可以改,實非人力所及,我也常常改到起肚爛,直接放棄反正就唸,唸太長害得獎者站在台上乾瞪眼我也只好隨便了。

看奧斯卡,常常驚訝於他們的簡潔,頒獎人從不講跟頒獎人自己有關的廢話,甚麼你最近拍了甚麼戲我們以前合作過甚麼戲哇你的禮服露背好精采轉過來讓大家看一下大家說好不好,只會有關於獎項或入圍影片的內容。
得獎者的背景介紹,也一律是簡單的入圍與得獎統計,顯得一切都謹慎與隆重。(雖然還是出了這麼大包啦哈哈哈)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致力推廣辯論教育、促進同志權益,有空的時候做做不專業的劇場人,不過討生活還是得靠配音。
View all posts